免費咨詢熱線:4000-18-1890

新聞資訊

News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資訊 > 媒體報道 > 正文

媒體報道

銀行家背叛瑞士銀行泄密 瑞銀保密制度再度受關注

時間:2010-12-16

瑞士銀行嚴格的保密制度為客戶打造了避稅天堂,卻讓客戶所在國非常不滿。
  長期以來,因為恪守“沉默是金”、為客戶保密的原則,瑞士銀行一直被認為是全球最令人信賴的銀行,世界上約有四分之一的個人財富被存放在這里。但其美譽最近卻面臨空前的危機,在一系列丑聞曝光之后,瑞士銀行被視為白領犯罪、逃稅和洗錢的天堂。因曝光瑞銀黑幕的前瑞銀銀行家比肯菲爾德被美國收押后一直為自己不平,近日更是接受媒體專訪,再次為自己鳴不平,也把人們對瑞士銀行業保密制度的非議再次推向前臺。
  瑞士銀行賬戶和戶主之間的聯系超級保密,地下防爆銀庫以及一流的安全體系只是瑞士銀行業的表面功夫,對客戶的保密的核心在于數字編碼賬戶系統,其保密性簡直是滴水不漏的,至少他們是這樣認為的。而這些東西是美國執法機構數十年來夢寐以求想搞到手的,因為恐怖分子、軍火商、毒品販子乃至偷稅漏稅者的身影都隱藏在這個巨大的秘密之中。
  能進入瑞士銀行保密圈子的美國人寥寥無幾,布拉德利・比肯菲爾德就是其中之一。出生在波士頓的他心高志遠,躋身瑞銀集團有機會接觸到秘密的賬戶信息。
  供職瑞銀集團的5年里,45歲的比肯菲爾德過著揮金如土的日子,內心裝滿了銀行業的秘密,直到他決心把這一切曝出來。不過效力瑞銀最后卻將他送進了監獄。雖然他自稱后來在揭露銀行黑幕上有功,不過并未得到美國檢方的認可。他近日接受美國媒體專訪,透露了自己是如何成為泄密者的。他認為自己是一個英雄,揭露了世界級的逃稅內幕?墒欠ü俨⒉贿@么認為,現在他開始現身說法了。
  在瑞銀集團150年歷史中,還從未有過內部人士“叛變”的現象出現!抖愂赵u論》雜志評論說,比肯菲爾德一定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告密者,該雜志還將其評為2009年度人物。比肯菲爾德憤憤不平地說,“我與世界上最大的銀行翻臉把其機密公之于眾;我與世界上最大的政府翻臉,客戶卡成“核心機密”
  在瑞銀集團,客戶的名字和他們的賬戶信息被分開,單獨存儲在秘密的獨立電腦服務器中。即使世界級的銀行黑客也會發現要想搞清楚賬戶的主人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任何地方,客戶姓名和賬號都不一起出現。
  每天早晨一上班,像比肯菲爾德這樣的私人銀行家以及財富經營部門的負責人,都來到聯合保險庫“抽卡”上班――裝在木盤里的機密客戶卡片,這也正是瑞士銀行業秘密的阿基里斯之踵。印刷在每個機密客戶卡上的,有客戶姓名、賬戶和保險箱號碼、收取的費用以及家庭住址,還有獨一無二的口令。這些口令只有銀行家和客戶本人才知道,用于在電話中驗證身份。“如果我想干壞事的話,就可以把這些卡片塞進包里,走出保險庫,登上飛機就可以了。”比肯菲爾德說。
  銀行家出行也被盯
  2007年6月,他出現在日內瓦的機場。雖然沒有帶客戶卡片,不過卻帶走了大量瑞銀集團大規模欺詐行為的詳細資料:包括電子郵件、培訓手冊、PPT展示文稿、電話本等。他在上一年已經辭去了銀行總裁的職務。他也開始把一些資料轉移給華盛頓的代理人,并打算隨后去親自會見他們。
  “我相信他們在監視我,”他指的是瑞銀集團的人。這個想法是很有道理的,考慮到瑞銀集團的財富管理主管們自己也都受過這方面的訓練。
  銀行給跨國的銀行家們提供培訓,教他們在帶著敏感資料旅行時,如何躲避FBI和美國海關的盤查;如何在電腦上把客戶信息模糊化以及其他各種隱藏手段。
  瑞士銀行后來承認故意攪亂美國的稅法,派出數十名未注冊的銀行家到美國,來欺騙美國政府,比肯菲爾德就是其中之一。為執行幫助富有的美國客戶逃稅的計劃,這些人成千上萬次地非法進入美國。
把他們的腐敗公之于眾。得到的回報竟是被投進監獄。”
從銀行家到階下囚 量北美之富結瑞銀之歡
  “任何身在美國的人都是我們的目標,不必是美國人。”比肯菲爾德說。他們尋找與任何需要向美國交稅的人簽“互助”協議。他在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群中來回穿梭,因為他們正是他要給瑞銀集團特色的潛在的客戶。他們還在美國組織各種活動,網羅一些新富人。
  在美國及許多其他國家,匿名帳戶是非法的;不過美國居民和相應的銀行向美國國稅局申報贏利帳戶并繳稅,就可以在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開設匿名帳戶,瑞士便是其中之一。比肯菲爾德說,瑞銀在這方面的VIP營銷中,花樣甚多。側面勸說,開宴會,在加密電腦上展示相關的產品等等。最終目的就是說服客戶。他最得意的一次經歷便是,2005年4月在馬爾代夫的豪華酒店招待艾爾頓・約翰的晚上,每位收費是1萬美元。而這一點,本身就是非法的,因為根據美國法律,未注冊的國際銀行家或經紀人是不能在美國本土與私人客戶有生意往來。
  比肯菲爾德透露的瑞銀機密資料顯示,全球31%的極有價值的客戶集中在北美地區,而其關注的關鍵客戶,身家都在3000萬美元以上。另外,被關注的美國億萬富豪有222個,加拿大有14個,凈資產高達7060億美元。
  化身007替富豪逃稅
  比肯菲爾德最大的客戶,也是他最大的報應――美國億萬富翁依果・歐雷尼可夫。加州房地產大亨歐雷尼可夫2008年驚爆逃漏稅丑聞,與他串通隱藏資產躲避課稅的正是前瑞士銀行主管比肯菲爾德,被視為避稅天堂象征的瑞銀也因涉嫌協助美國富豪逃稅遭到美國政府嚴厲指控。
  被《福布斯》雜志列為全球第522大富豪的歐雷尼可夫,涉嫌逃稅720萬美元。比肯菲爾德也于庭上承認,協助歐雷尼可夫利用在巴哈馬與丹麥的公司及列支敦士登信托基金隱匿2億美元資產。
  歐雷尼可夫說,比肯菲爾德安排他進行一趟瑞銀秘境之旅,他們搭乘電梯來到瑞銀日內瓦大樓地下5樓的金庫參觀,盡管出入有指紋和臉部辨識系統的嚴密把關,但真正讓他乖乖將2億美元資產交托瑞銀的,還是瑞銀主管口舌如簧的功力。
  歐雷尼可夫稱,瑞銀向他保證在瑞銀開戶并不違反美國稅法,但2004年美國國稅局還是將他列入須加強查緝的逃稅大戶黑名單,并稱已看過他在瑞銀的賬戶資料。他隨即對美國當局為何對他在瑞銀的秘密賬戶了如指掌起疑,認為自己可能遭比肯菲爾德出賣。
  根據比肯菲爾德在美國參議員雷文主持的調查委員會上的證詞,瑞銀鼓勵客戶篡改轉賬資料,將來自瑞銀的款項登記為貸款而非須課稅的所得收入,甚至教唆客戶使用瑞銀的信用卡,如此便能躲過美國方面的查緝。
  為了替這些富豪客戶服務,比肯菲爾德甚至不惜化身成007諜報員,他曾經利用客戶的海外資金購買鉆石,然后把這些鉆石塞進牙膏軟管挾帶進入美國。比肯菲爾德供稱,瑞士銀行透過在瑞士、香港、巴拿馬、英屬維爾京群島和列支敦士登等“避稅天堂”虛設公司行號的伎倆,協助富豪客戶逃稅,藉此每年進帳2億美元。
  機場被捕“從容淡定”
  瑞銀集團的銀行家都是單獨工作的,把通訊減少到最低。在歐雷尼可夫偷稅東窗事發之后,比肯菲爾德和另一名銀行高層約他吃午餐。據歐雷尼可夫稱,比肯菲爾德當時想讓大家相信,他突然良心發現,成為一個告密者了。另一方面,他還有被拋棄的感覺。事發后,比肯菲爾德去找他的老板,要求解釋,而老板三言兩語就把他打發了,讓他非常憤怒。他說,在銀行家不幸泄露馬腳被抓之后,銀行似乎找到了很好的托辭,避免自己也引火燒身。
  兩名國土安全部的官員在波士頓機場的登機口檢查旅客的護照。輪到比肯菲爾德時,查驗的女官員看著他對了對照片,就說,“你的護照有點問題。”比肯菲爾德說,“哦,無所謂了,一切都結束了。”他說,自己的被捕并不讓人意外,因為此前已經很有跡象。
  “我本來可以呆在瑞士的,可是我并沒有那樣做,而是站出來揭露黑幕。”以前,他經營著成百上千萬美元的投資;如今卻只能在監獄里刷地板。不過他一直認為,總有一天他會得到回報。
 給財神保密 是瑞銀生命線
  瑞士在1934年就制定了西方第一部銀行保密法,這是瑞士銀行的立業之本,該法規要求對違反保密原則的銀行職員給予嚴厲處罰,一旦發現將對那些違反銀行保密法規的雇員施以6個月的有期徒刑以及高達33000美元的罰金。
  分析人士指出,瑞士銀行為客戶保密至上的服務態度有著地緣政治原因。從歷史上講,瑞士就是一個中立國家,很多瑞士人認為銀行保密原則正是瑞士經濟繁榮的基石,這一原則讓瑞士在全球金融業務的競爭當中立于不敗之地。
  此外,金融業在瑞士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高達10%,金融業提供的就業機會占到瑞士全部就業機會的6%,由此可見金融業對于瑞士經濟的重要性。在世界經濟較為低迷的大環境下,瑞士銀行自然會全力維護自己的客戶,而替客戶高度保密則是他們用以招攬國外存款的重要手段,換句話說,瑞士銀行也怕得罪了自己的“財神爺”,那樣一來客戶就不敢再在瑞士存款了。
  “黑箱操作”頻遭各國詰難
  歐盟各國財長們對瑞士金融系統“沉默是金”的原則早就產生不滿,雖然本國公民利用在瑞士銀行的存款偷稅漏稅聽起來并不如國家政要或是納粹大屠殺受害者在瑞士的存款那么引人注目,但前者對于歐盟成員國而言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歐盟委員會計劃建立的稅收信息共享機制將有助于一個更統一的泛歐洲財政系統的形成,從而在歐盟成員國內部徹底杜絕洗黑錢的非法活動。
  近年來,歐盟各國一直在對偷漏稅行為進行重拳出擊,去年年底,歐盟各國財長達成一致意見,準備在歐盟成員國內部實行稅務信息共享,以盡可能地減少稅款流失。雖然瑞士并非歐盟成員國,但布魯塞爾方面還是希望瑞士銀行能夠在打擊偷漏稅問題上助歐盟一臂之力,把有關歐盟成員國公民在瑞士銀行存款的賬戶情況透露給歐盟的稅收部門。
  瑞士方面卻拒絕了這個要求,因為瑞士本國并不懼怕公民逃稅,雖然逃稅在瑞士并不屬于刑事犯罪的范疇,但他們對于本國公民征收了高達35%的存款利息稅,這樣就有效避免了稅收外流。
  瑞士政府拒絕合作的態度引起了歐盟許多國家的不滿。德國財長公開指責瑞士“是偷稅漏稅者的天堂,而且還因此獲利頗豐”。一些歐盟官員認為,“瑞士銀行獲得的紅利中也許很多都是犯罪分子聚攬的贓錢,難道銀行不覺得這些錢燙手嗎?”
  保密入憲? 瑞士堅持保密制度
  事實上,為了改變自身形象,瑞士銀行近年來已經開始加大打擊洗黑錢的力度,其間頒布了一系列相關的法律并積極參與了打擊國際金融犯罪的斗爭,做了大量的工作來跟蹤搜索恐怖組織在瑞士的銀行賬戶往來情況,為全球性的反恐行動出了一份力。任何可疑的洗錢跡象都要向位于伯爾尼的中央監督機構進行匯報,那些負責外國政要存在瑞士銀行賬戶的高級客戶經理責任也更重了,一旦發現他們管理的賬戶有洗錢嫌疑,他們將面臨嚴格的審查和嚴厲的處罰。從2000年10月起,瑞士各銀行發起聯合行動,向政府通報可疑資金,最終使得一些巨額贓款大白于天下,并進行了歸還。
  雖然已在退贓方面邁出一大步,但一向“特立獨行”的瑞士并不會在歐盟的壓力面前輕易讓步,對于瑞士經濟和金融界的一些人士而言,同意歐盟的要求無異于讓他們把阿爾卑斯山讓出去。瑞士銀行經濟學家、國會議員漢斯・考夫曼表示:“我們不會在歐盟面前彎腰,我們甚至要讓銀行保密法規成為瑞士憲法的一部分。”
  包括蘇黎世在內的一些銀行已經公開表示贊成將銀行保密法規寫入憲法。此外對瑞士公眾進行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四分之三的人支持銀行保密法,而取消該法規的建議則遭到了大多數公民的恥笑和不屑。
  瑞士聯邦主席兼財政部長卡斯帕・維利熱曾宣稱,瑞士將繼續實行銀行保密制度。針對美國和歐盟要求瑞士放棄銀行保密制度,以實現銀行儲戶信息共享。維利熱說,這些國家指責瑞士的根源是對本國的金融業缺乏信心,擔心資本流向瑞士。他說,瑞士對銀行業實行非常嚴格的監管制度,各銀行接受儲戶資金時都要仔細審查來源,以防被犯罪分子利用。
  多國調查“異國避稅” 銀行保密時代或終結
  近年來,“銀行業的保密時代就此結束了”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些稅率超低甚至零稅率,以及不問姓名出處、來去自由為富豪、財團甚至黑幫藏匿財富以逃稅的“天堂”,在這場金融危機中成為全球圍剿的罪惡島。
  長久以來,美國、德國、法國、英國等都因瑞士吸納本國避稅客戶而對瑞士銀行保密法提出過嚴厲批評,甚至呼吁把瑞士列入“不合作的避稅天堂”黑名單,但一直難以找到對付瑞士的切實辦法。不過,隨著金融危機蔓延至全球,這些國家終于看到了一個機會。無論銀行界反應如何,歐美各國政府正紛紛展開打擊避稅天堂的行動,形勢將迅速發生變化。除法國外,英、美、德、奧地利、西班牙、希臘、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十幾個國家均表示將對本國居民在避稅地的避稅行為進行不同程度的調查。

 



熟妇高潮一区二区麻豆Av,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女h,无码xo在线,白丝美女被操